受省教育厅委托,由四川师范大学承担的2025年民族地区教师转型提升培训项目—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培训于7月24日上午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阿坝、凉山、甘孜三州民族地区的257余名中小学数学教师齐聚狮子山校区,开启为期10天的转型提升之旅。培训项目负责人、教师培训学院原院长李志全,数学课程首席专家、数学科学学院宁锐副教授,普通话课程首席专家、文学院教授张华及全体参训学员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式教育培训部教学管理科王丹科长主持。
开班仪式上,李志全同志代表学校教育培训部向全体参训学员致以热烈欢迎后强调,本此培训是在推进民族地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按照民族地区教师转型培训五年全覆盖滚动式培训计划展开,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升用民族文字授课教师实施国家新课标准和统编教材的能力,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攻坚工程,办人民满意党中央放心的教育。他指出,本次培训严格遵循省教育厅“巩固提升、补强短板、适应教学”的总体要求,精准聚焦师德师风涵养、普通话规范应用、新课程新教材深度理解、教学设计优化、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能力提升、教学综合实践能力锤炼、专业知识技能深化以及数学教育技术融合应用等八大核心能力,设计安排了具有针对性专题课程和实践操作训练,采取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学员实训、成果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围绕产出目标,学校精心组织,坚持“严管厚爱”,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考核,确保培训过程严谨有序、成果扎实有效。最后,他对学员们提出殷切期望:一是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二是坚持学思践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三是自觉遵守培训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氛围。

宁锐副教授就本次培训的课程创新设计与特色亮点做了说明。他指出本轮培训在充分总结前几轮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优化与升级。深化课程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强化对学科核心内容的深度把握和实际教学操作能力的训练;紧扣课改前沿,重点围绕国家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等核心理念,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进行专题培训;创新培训模式,采用“主题教研引领、团队示范指导”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与启发性;突出实践导向,大幅增加工作坊、案例分析、实践总结等实践性课程比重,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搭建交流平台,专门开设“学员讲坛”,鼓励参训教师分享经验、交流困惑、碰撞思想。

来自甘孜州甘孜县拖坝乡普玉龙小学的伍须青措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心声。她坦言,作为一名扎根民族地区的一线教师,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迫切需求。面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她与全体学员一样,对本次培训充满期待。“当下的数学教育,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得以暂时放下日常的忙碌,静下心来学习、思考、交流。”她真挚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提供的优质学习平台和细致周到的安排,并呼吁全体学员珍惜专家引领的难得机会,积极互动,深入研讨,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据了解,四川师范大学承担的2025年民族地区教师转型提升培训项,对象为阿坝、凉山、甘孜三州民族地区的257余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于暑期分两批次实施:首期培训(7月23日-8月1日)面向全省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第二期(7月25日-8月3日)则面向中学数学教师。

初审:王丹
复核:向晖
终审:李志全
编辑: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