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关于做好四川省2020年部分
“国培”“省培”项目申报的通知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遴选2020年部分“国培”“省培”项目承训机构的公告》要求,现就我校申报四川省2020年部分“国培”“省培”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根据中央和省下达的专项培训资助资金额度和相关文件精神,四川省重点围绕服务基础教育改革,服务教育脱贫攻坚,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等,设置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幼师项目和省级培训项目。
二、申报要求
(一)科学设计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对照2020年“国培”“省培”实施要求和项目目标任务,认真开展需求调研和项目论证,精准制定培训申报方案。
今年的“国培”“省培”(非远程项目)申报方案均须设计为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整个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研修的模式,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前置课程学习、集中面授学习、后置拓展学习。前置课程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包含“自修课”和“先修课”。自修课是学员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个性选学,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先修课是根据集中培训需要,要求学员必须掌握的先备知识,是必学内容。后置拓展学习则是在集中面授后,针对学员系统学习、持续学习、转化运用需求的补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网络课程补充学习、化书成课好书共读的专业阅读学习、学员跨区互访的交流学习来拓展学习内容,延伸学习支持。
(二)优化培训内容。
根据所申报项目实施要求,结合四川省教师发展现状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设计培训内容专题和模块,聚焦各阶段各类别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分层分类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师德师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政策、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内容。心理疏导调适、疫情防控知识、安全健康卫生教育等内容作为培训必修专题。坚持学习中心结果导向,注重实践性培训环节安排,实践性课程需达到50%及以上。
(三)精选师资队伍。
1.优秀首席专家。设置项目首席专家,首席专家须为本校正式在编在岗人员,首席专家应具有相当学术造诣和影响力,具有丰富培训经验,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能全程参与培训项目指导。
2.建强专家团队。专家团队配置数量能满足培训项目需要、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实施相应培训项目的专业知识和培训教学能力。遴选熟悉基础教育情况的高校专家和具有较强培训能力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校长组建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专家团队中,原则上本校专家占比不低于 30%,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校长的比例不低于50%,外省专家比例不低于20%,高级及以上职称专家比例不低于 50%。
3.高效管理团队。管理人员配备齐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能够充分调动融合优质资源,提供培训项目所需的良好教学和后勤服务保障。
(四)注重提质增效。
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模式,创建培训品牌,做好顶层设计,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培训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加强过程和质量管理,在需求调研、方案研制、组织实施、经费管理、训后追踪和总结提升等环节做实做优,线下培训项目原则上每班不超过50人,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强化成渝协作。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创新,部分涉及省外跟岗研修的项目,凡与重庆市所辖高等院校或高水平教师研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跟岗基地等合作实施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六)助力疫情防控。
加大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力度,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在线下集中培训难以组织和全面开展情况下,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指南》和四川省相关要求,将部分线下培训环节转换为同步在线培训。
三、项目申报提交
参照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填写培训项目申报书(附件5),以项目申报子包为最小单位填写。
材料提交。2020年10月9日前,将申报书(附件5)电子版发送至邮箱715346778@qq.com。联系人:王丹 028—84760643。
附件1:四川省2020年部分“国培”“省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四川省2020年部分“国培”中西部项目规划表
附件3:四川省2020年部分“国培”幼师项目规划表
附件4:四川省2020年部分“省培”项目规划表
附件5:四川省2020年“国培”或“省培”项目申报书模板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
2020年9月29日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成龙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